image
image

**继吉隆坡会议和迪拜会议之后,由郑和国际和平基金会发起的第三届“郑和论坛“(即郑和国际和平会议)将于2017年8月初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著名的法拉比大学举办。会议将邀请美国、欧洲、日本、中国、中亚、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研究中国和穆斯林世界关系的学者出席并发表演讲(会议征文将在2016年12月底公布)。**

**同时,为了和中亚五国联合纪念中国回族西迁**140周年,感谢中亚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情谊,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中国-中亚地区各族人民之间的民心相通,此次会议期间将举办包括艺术、电影在内的多重公益和联谊活动。欢迎各界人士参与。

**为了更好地筹备此次会议,郑和国际和平基金会诚招志愿人员**3名,要求如下:

  1. 精通俄罗斯语、英语或哈萨克语 (各一名)
  2. 熟悉中亚民族、文化
    **有意者,请发送简历:**

zhengheforum@gmail.com


从赛典赤到郑和:“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关联

——2017年 “郑和论坛”将在哈萨克斯坦召开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经济合作战略/倡议,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之后,在新的国际政治背景下对中国经济以及对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调整。这一战略/倡议试图借鉴中国与欧亚大陆和印度洋地区的前现代经贸文化交流经验,积极恢复和扩展同亚洲和 “亚洋” (“西洋”)国家的深度合作,借此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尽管对于“命运共同体”这一远景规划的形式和性质目前还不得而知,但这一“命运共同体”的建设需要同构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的深度合作来实现。 就前两方面而言,包括“上合组织”、“东盟论坛”、“亚投行”等多边或双边政治、经济机构和区域组织已经搭台唱戏并且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但“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包容,对于解放后崇拜苏俄文化和开放后倾心西方文化的中国人来说,在突然直面久违了的周边民族和文化时,则陷入了巨大的文化震撼和文化困境。横向地看,“一带一路”涵盖了从以福建为桥头堡的中国东南沿海到东南亚再到印度洋地区的海洋带和从以新疆为桥头堡的中国西北省份到中亚再到欧洲的大陆带。这两大块地域文化可以历史地粗分为大陆文化带和海洋文化带、稻米文化带和小麦文化带等其他文化类型。就现状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体纷杂、历史各异、民族众多,其文化交流和文化包容之难度远远超过单一政治经济体内部的“文化多元主义”。这不仅对命运共同体文化交流和文化包容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而且对于命运共同体内部的深化政治互信和经济合作也构成严峻挑战。尤其令人担心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于错综复杂的历史、民族、宗教关联,一国内部的、地方性的文化宗教政策直接影响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如众所周知的新疆宗教政策问题,就已经引起“一带一路”沿线穆斯林国家的忧虑,成为“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一大隐患。

但是纵观历史,“一带一路”所涵盖的亚欧大陆和亚洋之间的交流由来已久并且经久不衰。如古代中亚雅利安人的伞状迁徙,就已开启了亚洲内陆和印度洋地区的历史文化交流。自公元前后开始,由贸易(如连接罗马帝国和汉朝的丝绸之路)、宗教(如横跨亚非欧的穆斯林帝国)、政治(如蒙古征服欧亚大陆)以及航海(如郑和下西洋)勾勒而成的早期全球化模式,都以不同方式延续和扩展了亚欧大陆和印度洋地区的交流。尤其自蒙元帝国以来,欧亚大陆和海上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互动的规模空前,如蒙古军事征服日本、爪洼等海洋国家的企图;而明代在和欧亚大陆游牧政权周旋的时候,更是另辟蹊径,史无前例地承接和扩展了印度洋地区的经济、文化网络以及与亚欧大陆的关联。毫不夸张说,自汉代的陆上丝绸之路到明代的郑和下西洋就已勾勒了前现代的“一带一路”版本。

需要指出的是,在延续和拓展陆上丝绸之路和建构海上丝绸之路以及联通海、陆丝路的历史伟业中,穆斯林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如七下西洋的郑和家族及中国穆斯林则主要是来自蒙元时期的中亚。蒙元时期的欧亚大陆的人口、工匠、技术、知识的迁移和传播无疑为明代的海上贸易网络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换句话说,陆上丝绸之路沿线族群的后裔们也同样参与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建构。研究前现代“一带一路”沿线穆斯林的历史、族群和文化渊源及其与中国的文化关系,对于理解和构建文化包容的当代“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具有直接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为此,郑和国际和平基金会将于2017年8月在哈萨克斯坦召开第三届“郑和论坛,”就中亚和中国、亚欧大陆与亚洋(西洋)之间的历史文化关联进行集中探讨。这是继2015年马来西亚会议(集中探讨了中国与东南亚历史文化关系)、2016年迪拜(集中探讨了中国与中东历史文化关系)会议之后,郑和国际和平基金会对“一带一路”所涵盖的中亚历史文化板块和中国以及亚欧大陆文化板块和亚洋文化板块关系的关注。

2017年的郑和论坛将通过探讨郑和家族的中亚地域、族群、经历、文化渊源,揭示蒙古帝国的亚欧共同体遗产之于明代航海的意义以及陆上丝绸之路沿线文化同亚洋之间的文化联系,借鉴自蒙元、郑和以来早期“一带一路”文化交融和文化包容的历史经验,为当代一路一带文化建设提供现实指导。此次会议将在久负盛名的哈萨克斯坦国立法拉比大学举行,合办单位包括印度尼西亚郑和哈咦基金会、马来西亚(首相纳吉布设立)中正基金会、哈萨克斯坦国立法拉比大学、哈萨克斯坦欧亚国立大学东方学教研室、哈萨克斯坦东干协会、吉尔吉斯东干族协会、乌兹别克斯坦以及中国的相关研究单位。会议期间,郑和国际和平基金会将颁发2017年“郑和国际和平奖,”会后赴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参加中国-中亚历史文化活动。